橙光明星(为何让王一博出演《长空之王》?导演:因为“他不把自己当明星”)
为什么让王一博来出演《长空之王》的男主雷宇?
导演刘晓世是这样说的,因为他觉得王一博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酷。
刘晓世最初想找一个热爱机械的年轻演员来演绎试飞员的故事,后来看到王一博参加摩托车比赛的视频,便约见了他。
性格安静沉稳的王一博,很合导演的心意,双方当天聊了两个多小时,之后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
《长空之王》拍摄了4个多月,导演刘晓世对王一博的表现很满意。他评价王一博“非常真诚,全力以赴,不把自己当明星,配合度非常高,有职业操守。”
拍摄过程从始至终,王一博没有迟到过一次。每天早早到片场,向导演请教、学习。拍戏时主动要求增加难度,只为力求真实。
当中值得一提的,是王一博在甘肃戈壁滩零下十六度的低温天气里,顶着高烧的不适感拍完了试伞重头戏。
《长空之王》既有多款国内尖端战机的惊艳亮相,又有“速度与激情”的空中飞行场面,也有试飞员执行任务时面临的艰难险境以及背后与家人相处时的铁骨柔情。
片中的主要角色甚至科研人员、医生、家属,几乎都是根据真实人物原型创作而来的,绝对不是虚构。
王一博饰演的男主雷宇,原型来自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试飞员。
这位小伙子,因为听了一场报告演讲,就满腔热血地投身到航天事业中,成为了一名试飞员。父母强烈反对,一番争执后,小伙子铁了心坚持,父母即便生气无奈也还是给予支持。
电影中,这位试飞员和家人的故事,得到了细腻的还原。
《长空之王》整部电影的诞生,建立在主创团队上百万字的资料积累上。
关于“试飞员”题材,是导演刘晓世最初构想出来的。刘晓世的一位好友就是试飞员,两人曾在一次交谈中聊到了关于航空国防的梦想。
好友为航空梦想数年如一日地执着努力着,让刘晓世深深触动。他决心拍一部真正属于“试飞员”的电影。
刘晓世被业内人士赞誉为:“不是最懂航空机械的人,但应该是最懂航空机械的导演。”
他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就入职中航工业专拍科研片、试验素材,拍摄过很多重点型号战机。
2019年,刘晓世碰到上海亭东影业高级副总裁于孟,双方一拍即合,正式开启这个项目的筹备工作。剧本历时三年,打磨精细。主创采访了上百名试飞员及各类专家,并将他们的故事融入剧本进行真实呈现。
在演员的选择上,片方除了王一博之外,没有全部偏重流量,而是大胆采用了一批演技有潜力的新人演员。他们虽然没啥知名度,但颜值靠谱、演技靠谱。
这部电影需要男演员们拥有出色的身体状态。为此,王一博等一众男主演,特意去增肌塑形。
我国任何一架被赋予保家护国使命的新型战机的投入使用,都要由试飞员先进行试飞。试飞员的使命是要对飞机进行测试,找出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测试中每向前一步,都伴随着不可控的风险,甚至可能会牺牲生命。
电影里有句台词能印证,“试飞员是给新机划定边界的人,是刀尖上的舞者。”
试飞员,是在用生命换取试飞数据、用生命浇筑航天堡垒。
《长空之王》将试飞员的忠心赤胆体现得淋漓尽致。既有两代试飞员的薪火相传,也有同龄试飞员的并肩作战。
片中的两大男主,雷宇和邓放,是年轻一代的试飞员们的形象缩影。两人热爱飞行,英勇无畏,你我互为僚机,一起翱翔长空,充分展现了当代年轻战士的热血与担当。
燃情、励志、热血、爱国,《长空之王》一定不负你的期待。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